新華社天津5月2日電(記者白佳麗)“再來一次,集中注意力,看能不能將瓶子拿起來�!贬t(yī)生的聲音溫柔又堅定。
因患病而無法握筆的腦卒中患者頭戴腦電極帽,身背裝有主控模塊的可穿戴小“背包”,用自己的手指與佩戴在手腕上的“第六指”,小心翼翼地試著拿起桌上的瓶子。一次,兩次,三次,隨著瓶身慢慢離開桌面,患者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沮喪,到難以置信,再到熱淚盈眶。
一旁的王壯緊盯著患者和她手上佩戴的“第六指”,認真記錄著數(shù)據(jù)變化。
這個頗具科幻感的“第六指”,是來自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研發(fā)的一款手指穿戴設備,也被叫做“神工-靈犀指”。通過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采集患者的腦電波,患者能夠用“意念控制”這根“第六指”,不但能夠成為失去手部活動能力卒中患者的“第六根手指”,還能喚醒患者的功能障礙中樞與外周神經系統(tǒng),助力手部運動功能的康復。
“起名‘靈犀’,就是想表明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大腦與‘斷聯(lián)’的手指依舊可以‘心有靈犀’。”王壯說。
26歲的王壯,是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一名博士三年級在讀學生,2019年下半年加入“神工-靈犀指”機器人系統(tǒng)的研發(fā)項目,見證了“靈犀指”從設想到臨床的全過程。
“如果可以實現(xiàn)‘意念控制’,你最想做什么?我們選擇幫助有需要的患者進行康復�!蓖鯄颜f,但研究的過程是一個漫長且不斷試錯的過程,在項目研發(fā)時,王壯和老師同學們不分晝夜地待在實驗室,探尋著人機交互的“無限可能”。
“腦卒中是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數(shù)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我們希望用技術給他們帶去更多‘完整生活’的可能。”王壯說。
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經過多年積累,腦機接口理論技術迎來持續(xù)突破。目前,該團隊在腦機交互領域擁有世界最大專利池,專利國際占有率達10%以上。除“神工-靈犀指”之外,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團隊還開發(fā)了“神工-神甲”外骨骼機器人、“神工-神心”抑郁癥智能診斷機器人、神經重癥腦積水精確客觀診療系統(tǒng)等。
同樣26歲的梅杰,也是從碩士階段加入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的科研項目,并通過近半年的刻苦攻關,讓“腦控無人機”成為現(xiàn)實——戴上腦電極帽,緊盯電腦屏,無需雙手操作,通過“意念”就可以控制無人機穩(wěn)定穿越指定區(qū)域。
“我們首次實現(xiàn)了利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對無人機進行前后、左右、上下,以及順逆時針旋轉等4個自由度的連續(xù)腦操控。這項技術將在人機交互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如對遠程目標進行搜索、環(huán)境巡查、異常監(jiān)控等�!泵方苷f。
為了測試校準“腦控無人機”的實用性能,梅杰曾在野外實驗基地待了整整三個月�!霸谕馊丝磥�,我們每天都在重復著枯燥的實驗流程,但實際上,科研就像‘種莊稼’一樣,你的所有勞動都不會立馬收獲成果,需要一個漫長的開花結果的周期。”梅杰這樣形容。
如今,在腦機接口科技創(chuàng)新的前沿,越來越多的年輕科研人開始“挑起大梁”,探索面向未來的可能性。
團隊統(tǒng)計,由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自主研發(fā)的三項成果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收藏,包括世界首款腦機接口編解碼芯片“腦語者”、首次太空腦-機交互系統(tǒng)、首款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tǒng)“神工一號”。2023年,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作為國內最先從事腦機接口領域研究的團隊之一,榮獲“天津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稱號。
這個“五一”小長假,王壯和梅杰依舊在崗位上進行著技術攻關。
“我從小就有一個‘醫(yī)者夢’,因為一個患者背后就是一個家庭。我將繼續(xù)應用前沿科技,為更多患者帶來康復的可能�!蓖鯄颜f。
“青年時期是從事科研的黃金階段,我們將繼續(xù)用技術跨越星辰大海,探索未知奧秘,將論文寫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泵方苷f。(參與采寫:隋福毅)